我一直很想讓人知道, 我這行目前到底辛苦在那裡, 我們把時間花在那裡?
我們通常把拍攝過程歸類成: 前置作業, 拍照, 後制作業(pre-production, production, and post-production) 這次我要說的是關於後制作業. 大部份的人每次都會聽到攝影師在修片, 不過到底在修甚麼片呢? 我來跟你說. 如果是拍所謂的活動/婚禮之類的, 大概就是調調光, 調一調顏色然後叫做修片. 通常這種很快, 以前我大概三, 四個小時就可以調三,四百張(依個人情況不同). 至於為什麼要這樣修呢? 因為拍活動過程很快, 並不是每張都是你想要的曝光. 至於調色就是給客戶或者是自己喜好的風格. 但是以拍fashion/portrait為主的修片, 就不止如此了, 你一定要會所謂的皮膚修片 (skin retouching).
自從上次買了wacom的數位板之後(感謝josh的推薦害我坐在電腦前面比以前更久了), 又在進一步了解修皮膚的重要性. 可能很多人認為, 皮膚很好修啊, 這邊ok繃點一點, 印章貼一貼就好了. 對, 我也是這樣認為, 當我拍全身照的時候, 照片放大時粒子比較大, 隨便點一點, 貼一貼很快, 不用你說我也知道. 不過如果你是在攝影棚用小光圈拍大頭照那你面對的是甚麼呢? 當你用畫數超過兩千萬的相機你就可以了解到一切都太清楚了, 感覺像用顯微鏡看人體皮膚.
皮膚要好看幾個要點:
1. 模特兒本身皮膚很好
2. 化妝師非常厲害
3. 攝影打的光很柔, 角度也不會太大.
以上如果都沒達到, 那就恭喜你, 一起來修片吧! 下面我貼了一張最近拍的模特兒, before and after 的樣子.
你可以看到模特兒明顯下顎有暴牙. 因為嘴巴下面的影子非常明顯. 我還特別用了反光板噢!! 也捕不了這個缺陷. 連帶他的側面臉頰也影響到了. 近看皮膚狀況非常不太理想, 然後facial hair(臉上的毛)也很多. 那要怎麼辦呢? 只好用photoshop的dodge & burn. 雖然以前我就會用了, 可是用滑鼠總是很不順, 一直在上面點來點去我手指都快得肌腱炎了. 有了數位板之後變的就像在上面畫畫, 一點一滴一筆一劃得把陰影轉亮度, 把曝光點轉成陰影. 這樣皮膚不會被模糊掉然後保持原有的結構(texture). 修這照片花了我多久? 至少五個鐘頭. 可是很多人認為, 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在一張照片上面? 因為我們拍一cut只需要一到三張照片照片而已, 而這些照片也許未來會有需要到放大印刷得可能性. 還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, 我必須要這照片好看. 當你用筆電或小電腦銀幕看時不會覺得甚麼. 但是當你印在雜誌或者被大型銀幕上看時, 就可以看出所以然來. 以下我放了一張放大得局部照片.
我其實很想放超大的照片這樣大家看的一清二楚, 不過基於我的網誌幾乎都是放作品的原因下, 那麼恐怖的照片就別放大了....
其實我寫這篇, 不外乎是要讓大家知道, 我們不是一個在按快門的人而已. 這個數位時代已經逼不少線上攝影師一定要會修片, 也是我們花時間跟血淚換來的. 大家所看到的廣告, 看板, 雜誌, etc, 都是一點一滴的修來的. 不要再嫌貴了, 你們都不知道攝影在國外價錢比台灣高幾倍!